
“这是我们研究中心构建的包装吸睛度算法模型,可以准确地捕捉消费者潜意识下的注意点、关注点、感兴趣区域,并将其进行量化分析,对于产品包装的改进,营销广告效果的评估有极大帮助。”2月20日,在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消费者研究中心主任王成向前来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介绍道。
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曲伟,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齐让,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朱星等一行专程到中国发酵食品研究院调研“用户体验”科技,这也是委员们持续关注“用户体验”产业发展的第八年。
△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调研什么是用户体验?为什么能让委员们连续八年持续关注?“对于食品和酒类产品开发来说,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消费者认可的关键,消费者说好,才是真的好!”王成说。实际上,这说起来简单、字面意思也容易理解的“用户体验”却是一门大学问。据介绍,“用户体验”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在产品开发中把用户放在中心位置,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以求得最佳的用户体验。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用户“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问题的用户体验,涉及的范围很广,涵盖“用户行为、用户心理、交互设计、体验测评、体验管理”等理论、技术、方法。在第十二届用户体验大会上,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理事长蒋艳表示,用户体验应用于各行业的质量创新领域,是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新型质量创新体系。用户体验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企业实现产品质量变革与技术创新,促进供给侧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产业链生态体系构建,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表示,用户体验工作能够不断满足并超越质量需求和用户期望,对增强“中国制造”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23年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要“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也正因为如此,从2016年开始,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刘建便开始关注用户体验行业,在他的带动下,用户体验的“委员朋友圈”不断扩大。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曲伟、李景虹、黄雪鹰以及齐让、朱星、叶友达、杨玉芳、种明等“老”委员不断加入其中,群策群力,共同推动用户体验行业的发展。用户体验看起来简单,但背后涉及学科、产业众多,想要真正“弄懂”它,也绝非易事。“这不仅是一次用户体验的调研,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曲伟说。几年来,为了深入了解用户体验行业的发展,委员们调研走访、座谈学习,一步都不少。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等科研院所到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再到科大讯飞、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委员了解到了用户体验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8年来,委员们瞄准用户体验不断为其“鼓”与“呼”,两会期间关于“用户体验”的提案不断出现,包括《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用户体验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聚焦用户体验人才培养,在多学科中设立用户体验方向》、《提升数字产品适老化体验》、《加强用户体验标准化体系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以及《制造业“用户体验”是“质量卓越”的关键》等。这些提案充分展现了委员们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反馈。2018年,科技部对叶友达提出的《加大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提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叶友达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并表示将在国家科技计划中继续加强对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的支持。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回复,将加大用户体验标准化研究力度,聚焦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深入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推进用户体验标准建设。同时持续跟踪用户体验国际标准化动态,支持有能力的单位在用户体验领域提出更多国际标准提案,不断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标准化贡献度。在“用户体验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推动下,《用户体验术语定义》《用户体验服务能力评价规范》《用户体验管理成熟度评价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得以正式宣贯实施,不仅填补了国际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用户体验正式迈入了“标准化”的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标杆遴选、用户满意和用户体验活动”的工作要求。“特别感谢这些年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也正是在他们的呼吁下,我国用户体验行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业态,把用户体验设计等较为成熟的理念及工具方法来进行产品、渠道和服务创新,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李勃说。如何才能准确得知用户的需求?如何才能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和测评?在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委员们看得仔细、问得认真。委员们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消费者神经科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问卷调研等形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智能化产品的设计和测评需求,用户体验研究也应进入到智能化时代,科技创新必不可少。“我们成立了国内首家针对食品领域的用户体验研究机构-ICAB智能消费者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聚焦于食品和酒类领域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专业研究机构。我们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感官科学、人工智能多学科的交叉手段开展研究,打破了传统消费者研究依赖于消费者主观判断的局限性,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企业与消费者间的‘最后一公里’。”王成介绍说。但王成也坦言,“我国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但用户体验技术应用率不足20%,全链路体验管理缺位导致同质化竞争,制约消费升级与产业价值提升。”“用户体验涉及行业众多,由于用户体验成熟度不同,在用户体验机制管理、工作流程、测试评价等方面差异较大。目前,很多行业在相关技术标准中虽考虑了用户体验,但其技术成熟度以及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均存在较大问题,用户体验标准化水平不高,不足以指导具体行业和企业科学推进用户体验工作。此外,国家层面推出的鼓励用户体验技术应用的具体保障措施,仍显不足。”李勃说。“我们建议推广用户体验技术应用示范,鼓励企业创新推广。”王成建议。在王成看来,食品行业如果能实现用户满意度提升2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年度消费纠纷下降30%,培育体验驱动型新质生产力,将助推行业向万亿级体验经济生态进化。
记者:王菡娟
文字编辑:高志民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